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出现了一些新的亮点安全配资股票业务,政府对于提振消费、促进科技创新以及提振经济大盘的态度也更加明确和务实。
《对话》邀请参与两会的经济学家做客演播室,解读两会经济政策,剖析2025年宏观经济走向和市场风向,回应热点关切。

信心2025,产业的“惊喜预言”?
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群慧:我们所有的科技创新、进步,实际上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。工具主义、理性主义,从效率来说是可取的,但是作为人的全面发展来说,不能仅仅基于这种工具主义、理性主义,人文肯定一直是需要的。对学生来说,一定要培养其创新和保持对未知探索的热情。
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、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:我觉得思想往往比技术更重要。以前我们一直说机器会代替人,这么多年,自动化其实更多是一个互补的过程。如果担心以后人会被机器替代,我觉得关键是一定要从事有创造性的工作。
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、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:现在“人工智能+”本质上是一个底层技术的基座,它可以和千行百业做对接,从而产生的应用场景无穷大,换句话说,现在有点类似于二三十年前的互联网,“人工智能+”已经开始深度融合,未来一定会是爆发式增长。
2025年外贸会创新高吗?

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、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:我个人判断2025年的外贸能够达到45万亿。某些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、贸易单边行径,全世界的很多国家都会反制,所以在这种情况下,大家反而会发现市场更加需要中国的贸易。
如何破解“内卷”困局?

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、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:首先我们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,打破城市间、区域间或者行业之间的壁垒,确保人员要素各方面能够循环畅通。更多的要从存量的博弈变成增量的竞争,最关键的是科技创新。
什么是真正的“投资于人”?

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群慧:我比较关注“投资于人”,这些年我们大量的投资是趋向于物质资本的投资,而人力资本的投资对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来说是最具有支撑力量的。我觉得“投资于人”是两个层面:一是惠民生,二是投资于人力资本。这就涉及教育,甚至可以从学前教育开始,一直到职业教育,到终身教育。它既有消费导向,又有投资导向安全配资股票业务,而且还有可持续发展的导向。